每週一信EP.286【陪伴一個社區據點數位賦能有多困難】
- 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
- 4月20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親愛的長輩大使~晚上好
今天來談談社區據點數位賦能的故事。
上週又再度前往了雲林的埤頭社區~

兩年前因為創業歸故里的競賽做當地實證,當時也與美麗善心耀眼的企業
一起前往體驗社區據點的一天,其實為的不只是一日觀光的體驗,以銀色大門的視角而言,
是希望可以透過導入外部的資源,帶給社區自給自足永續經營的力量,以社區的視角而言,
他們可以多增加收入,也可以讓更多人認識社區,以企業的視角而言,
他們則可以參與到社區據點、農村社區與長者關懷的親身體驗。
參照每週一信:ESG企業一日體驗老人送餐如何構成上集
參照每週一信:ESG企業一日體驗老人送餐如何構成下集
2023年的創業歸故里競賽,是由數發部舉辦,創業競賽一直對銀色大門而言,
都不是為了做而做,卻一直都是圍繞在我們想透過「科技讓銀髮友善變得更容易」的出發,
回應「不只是送餐,更送入健康、關懷與愛。」的初衷。

各位長輩大使可以看見~這是當年2023我們提案的簡報內容,我們不僅做到,也還在持續。
從2023年底帶入企業體驗,也上架農產品販售。我們假設這樣的命題是,
可以幫助社區擴大在地服務,回應

當年我們發現埤頭社區的痛點,因為埤頭社區僅是台灣近5000間社區據點的縮影,
而埤頭社區已經是台灣運作算是較為良好、團結的社區之一,仍然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既然都有做到,
但是為什麼還要回來繼續與社區持續聯繫呢?
因為社區的存活來到一個緊繃的天花板了。
一直依靠政府補助的社區據點,是危險的,為了填補人事經費,他們要一直寫計畫,
如果政府砍預算,或者要花費許多時間參與會議,
很多地方上真正想做的事情就會因此而停滯。
老人送餐這件事情就是社區一直想做的事情。
目前他們自從2023年以後,每天開始服務13~16位長輩送餐,
但這並不是社區的實際需求量,實際需求量更多!更何況是周邊的社區了。
當地青年人力也不夠,對於理事長、秋慧而言,就是唯一核心的社區運作人力,
為了多做一些計畫或者工作,秋慧(社區青壯年人力的能手),已經工作量達到一個爆炸,
她常常加班到晚上12點,是基於對於社區的義無反顧,也可以說是因為為了經營地方社區,要搞行政文件與其他瑣事,已經不能再釋出空間做其他的事情了。
因此2023年開始雖然都有學習過老人送餐數位化的系統操作,
但真的太過忙碌,無法好好發展。
里長(理事長)也緊繃了,她本人除了要調解里內的糾紛、喪葬喜慶以外,
還要張羅地方社區據點的共餐服務、老人接送(甚至這麼多年來,
一天接送三~四次的交通服務都是她本人親自接送的)。
我們銀色大門也曾引薦中央衛福部的計畫給他們參考,
如果今天老人送餐可以用中央的經費承接OT01,那麼是不是可以減輕負擔?
在協助諮詢後,結果不適合社區,因為中央派案下來的個案距離埤頭社區太遠,
以及無法讓社區挑選個案的機制,反而承接是不適合的;交通接送申請也不適合,
跟中央送餐的道理一樣,會變成本末倒置的情形,搞成為了接案而接案
(舉例來說,中央指派某個案要去接送,但實際上距離很遠不順路,若接了中央的補助,
你就是得去接,反而一開始需要來食堂共餐共學的長輩就沒人接送了)
因此,銀色大門希望陪伴埤頭社區,一開始我們只是因為一場競賽的實證場域,
但我們下定決心,要讓埤頭社區繼續運作、繼續成就,真實地服務當地。
畢竟,如果當地的社區的消失了,別說老人送餐了,第一步:老人共餐的人次將會全數消失,當地社區的福祉將會消失,怎麼樣才是回應社會的需要?就是看當地的需要。

現在,2025年4月起,埤頭社區真的很有決心~聘請了一位新的年輕人!來到社區一起幫忙。她叫做阿萍,是真的在地的青年返鄉,埤頭社區好好的留住這位年輕人,
阿萍是為了照顧家中長輩回來的,也在過去參與過一些醫療的企劃專案,
因此我們真的一教就懂,我們期望,讓社區的人力到位以後,
也常常分享一些社區真的需要的資源給他們。

我們也介紹裕隆汽車愛的里程專案給社區,希望未來他們也可以認識到這些資源,
真的使用到,回應到社區的需要。
總結
銀色大門為什麼創辦?
當時就是簡單的心願,希望透過打造一個數位平台,
串連在地人力與各項資源,使全台灣長輩的溫飽都獲得滿足。
這麼多年來,我們透過第一線實打實的服務,也成立協會每日照顧近200位弱勢長輩溫飽,
也開發自己的數位工具:長照送餐管理系統、銀髮電商,達到永續經營,
這樣的作法頗有心得,可以分享給更多也想要數位轉型、多角化經營的社區們,
以及想要數位轉型的基金會們。
老人送餐為什麼全國沒辦法真的落實,真的就是在地單位的經營落差。
試想,如果每個社區都能自給自足,
服務完整當地的所有需求,
那麼是否每位長輩都獲得了妥善照顧?
所以問題就是,社區沒辦法自給自足。因為社區——
1.缺乏經營的能力
2.缺乏經營的人力
透過銀色大門帶給社區的一些經營的工具與經驗,
並引入一些我們在長照送餐資源上的資源與分享,讓社區的資源不會重疊,甚至是倍增!
也因為有了妥善的經營管理工具與方式,可以增加經營的人力來達到永續。

✳️ 一、社區的痛點分析
1. 高度依賴政府補助、缺乏永續經營能力
社區主要經費來自政府補助,若預算縮減或計畫未通過,就面臨資源短缺。
需花大量時間參與會議與行政事務,真正想做的事情(如送餐、共餐)會被耽誤。
2. 人力資源不足,且過度仰賴個人
社區只有少數人力支撐,例如秋慧與里長已經處於過勞邊緣。
青壯年人口不足,在地人返鄉意願低,長期經營壓力大。
3. 數位系統導入難以落地
雖曾學習使用銀色大門的送餐數位系統,但因為人力不足、工作過於繁重,無法持續應用與深化。
4. 中央派案機制不符合地方實際情況
派案地點距離遠,與社區原本的服務路線不符,反而使地方原本的服務中斷或失焦。
✅ 二、解決方式與銀色大門的角色
1. 提供數位賦能工具
銀色大門開發長照送餐管理系統,簡化行政流程,提高效率,讓服務能規模化、穩定化。
2. 導入企業資源參與(CSR / ESG)
透過企業一日體驗、農產品上架等方式,讓社區能增加收入與曝光,培養自給自足能力。
3. 陪伴式輔導與資源媒合
陪伴埤頭社區兩年以上,深度了解其運作與限制,提供個案諮詢與資源建議(如愛的里程、中央計畫評估)。
推薦適配的補助或企業資源,避免盲目追逐不符實際的案源。
4. 協助留住青年人力
鼓勵在地青年如「阿萍」返鄉參與,並協助訓練與賦能,建立社區的新運作核心。

覺得想支持社區或銀色大門現在有個好方式喔!
🧺 一起支持在地的好物,也讓社區永續下去
埤頭社區與台灣無數社區據點一樣,努力在有限的資源裡,為長輩撐起一份溫飽。現在,你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支持他們持續送出每一份關懷。
🌾 【主打行動】購買在地商品,讓愛在日常流動
🛒 立即選購埤頭社區商品,支持長輩共餐、送餐持續運作
一包豆皮、一袋蒜頭,不只是食物,也是讓社區活下去的力量。
我們不賣商品,我們賣的是一種「讓地方活得下去」的方式。
🤝 也歡迎企業與我們一起,深入參與地方永續
📦 企業 ESG 禮盒合作|結合社區商品與故事的暖心贈禮
👣 體驗一日送餐|從理解長輩開始,重新定義企業社會責任
有興趣的話回信給我們喔!
您好,這是一則每週日晚上為您親自撰寫的一封信,來自銀色大門的一封信。
在這封信裡,您能夠知道銀色大門在成長、服務長輩等面向的細節,
為的就是邀請您可以一起參與服務長輩和創造台灣銀髮產業革命!
社團法人銀色大門老人福利協會的勸募字號新申請到囉!
歡迎大家繼續支持嘉義縣、嘉義市、苗栗縣、新北市的弱勢長輩送餐溫飽喔!
每天我們都堅持送出200份的餐點分享給長輩們,以及高關懷、邊緣戶與脆弱家庭,
不僅幫助長輩溫飽,達到預防醫療,更是每日關心帶來溫暖與愛的使命,
也間接創造了當地的二度就業婦女一起加入送餐行列,擁有津貼收入來源,
也助長的當地的餐飲店以及社區據點一起共好!

113年度銀髮族居家多元關照計畫
衛部救字第1131363857號
每週日的每週一信,紀錄一路上,
銀色大門有送餐大使、也有你的支持,一起創造的溫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