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信EP.313【獻給那位讓我們堅持送餐下去的阿嬤】
- 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

- 10月26日
- 讀畢需時 11 分鐘
親愛的長輩大使晚安!
就在昨天,
我出席了我的彰化阿嬤的告別式。
我想,彰化阿嬤對於我來說,也對於銀色大門來說,
有著很重要的角色與意義,希望藉由今天的每週一信與各位長輩大使分享,
從我的阿嬤的角度來看送餐與照顧者的社會需求與問題,
我們家庭的狀況不過是全台灣長輩與家庭的其中之一的縮影,雖然不能代表全部,
相信多少是一個案例的參考,也可以說,從服務阿嬤的過程中,
銀色大門也學習到了許多經驗,藉由這樣的經驗,我們希望把這些帶給更多的長輩與家庭。
從去年告別我的彰化阿公,一直都有心理的預備,
畢竟當時阿公走的時候,阿嬤已經在安養中心,幾乎是只能臥床不能言語的狀況許久,
我以為我已經準備好這一切,實際上,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
要一邊工作、一邊參與家人的後事,依然相當艱難,銀小編我幾乎落下了許多工作上的進度,
也索性有銀色大門團隊成員們給力的相助相挺,以及合作夥伴們的諒解,
在此也向團隊與夥伴們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作為孫女的我都如此難受,
對於我的母親與阿姨、舅舅們來說,肯定更加更加難受。
因此,想與各位長輩大使說說銀小編自己的阿嬤的故事......
我的彰化阿嬤 李王彩霞的故事。

(左:銀小編|右:我的阿嬤——彩霞)
其實對於阿嬤,我的記憶可以說是從開始與夥伴一起創立銀色大門以後才越來越鮮明的事情,雖然說,明明小的時候,阿嬤常常從彰化不辭辛勞地往返台北來陪伴我們的童年。

不管是我出生沒多久的時候

還是我讀新北市雙溪國小時,
阿嬤陪我參加兩人三腳的時候。
其實阿嬤一直陪伴我們許多,但年紀太小的我根本就不太記得,只依稀記得一些片段,
甚至回想起來,當我們每逢過年去彰化住個幾天,阿嬤問我們三個小孩,有誰要跟她一起睡?
我卻會恐慌地望著她床畔詭譎的紅燈說不,我是如此地害怕阿嬤,
事後想起來,我只是很怕鬼,或者說,在我心裡,當時的我覺得阿嬤很老,
我非常害怕阿嬤死掉。
嘉義大學畢業以後,我開始當送餐志工,
最後才演變成想要創立一個老人送餐平台——銀色大門,
期望著可以透過這個平台,解決台灣老人送餐的飢餓問題。
隨著我們服務的個案越來越多、合作的單位越來越多時
我開始不禁想著:
怎麼我一直幫別人家的阿公阿嬤送餐,
那我自己的阿公阿嬤呢?
我是否有像關心我們服務的個案一樣,
關心我自己的家人?
於是只要時間許可,當我有經過彰化的時候,我就會開車去找彰化阿公阿嬤,
陪他們吃吃飯、聊聊天(雖然很多時候阿公阿嬤講的台語我真的...有點聽不懂)

(圖:2020年 彰化阿公與阿嬤與銀小編我)
而在那之後呢?
那是連續好幾次都收到阿嬤為了想吃飽飯,
尋覓無果後又跌倒的消息......
:「昨天阿嬤晚上餓了,走到廚房想要找東西吃,結果食物沒找著,卻跌倒在廚房,
喊了好幾聲都沒人聽到,阿公當時因為睡前服用安眠藥睡得很深,
直到早上才發現阿嬤已經倒在地上起不來一整個晚上!」
2020年的某一天,銀小編我又收到來自家族群組的訊息,
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阿嬤又跌倒了。
可憐的阿嬤,只是肚子餓,走到廚房卻跌倒在地。
那是冬天的夜晚,地板那麼冰冷,
那時,卻一個人都沒有回應。
當時家族也付諸了行動,例如撥打長照專線,但無奈於種種原因,
不管是申請資格還是地理位置,即便要申請一個『老人送餐』的服務,
也沒有單位許可或願意,2020年時FoodPanda與UberEats已經陸續開始服務,
但是阿嬤居住的地方雖說在彰化市,實際上已經快要到花壇,又是在山上,
幾乎不在服務範圍內。
至於附近的便當店呢?也愛開不開,更沒人願意送餐。
就算是就近的照顧者、陪伴者阿公好了?其實是非常不穩定的解方,
因為當阿公有時身體不適或者外出時,阿嬤就也沒有獲得很好的照顧,
又更何況是不同住、居住外縣市的家人呢?
雖然阿公很愛下廚,但常常是隔夜菜反覆加熱,
對於阿嬤來說,每每吃了又是胃痛,存在不衛生與營養不足的問題。

阿嬤本來就有一些腸胃的疾病,雖說是年輕時為了顧店自己所落下的毛病
(據媽媽所說,為了顧店做生意,常常忙到忘記吃飯,直到餓了就拿白飯配白糖),
上圖是阿嬤自己親自寫下,可以看到她老是有胃病、胃痛的問題,常常吃著反覆加熱的東西,阿嬤的身體不會因此變得更好。
因此,我就向家人提議,何不由我們銀色大門服務看看呢?
讓媽媽與阿姨們成為『家屬』,為長輩送餐這項服務付費,
當時對於我們服務還不清楚的媽媽與阿姨們,決定這麼一試。
我仍感激與記得這些支持與經驗,於是我打開Google地圖,
還記得當時第一件事情就是
『搜索資源』
——看看阿嬤家附近有什麼?
除了荒涼的山坡以外,我深信還有其他東西,看著地圖發現附近有一個『老人會所』,
打電話過去好幾通以後,對方回應我:我們並沒有在做任何送餐或據點共餐喔!
於是這條路不可行;發現附近有鄰近的里有在社區共餐,那何不請他們多做一份餐點,
再想辦法送到阿媽家呢?撥打電話過去以後,該據點的理事長無奈表示:
那是另外一個里的,為什麼我們里要承接呢?我們已經做到快虧錢了,不方便!
啊~這又是一個典型的問題,因為如果個案不屬於該里別,
有些社區因為經濟或政治的考量,因此時常會拒絕。
後來,我找到了『牛埔社區』,這不是距離我阿嬤家最近的里,
實際上騎車過去還要再10~15分鐘,但是已經是最靠近的解方!
猶記得那天下午,鼓起勇氣詢問牛埔一些問題,
對方對於我幾哩咕嚕說什麼請他們多做一份便當,我們再派人拿餐,
然後跟他們月結計算餐費這些事情深感不耐煩,就掛了電話。
我又撥打一次,換另外一種比較簡單的說法,
對方表示,這樣的合作簡直從所未聞,因為沒有做過,所以很抱歉,
就在又要拒絕的那一剎那,我攔住了他,用很假又吃力的台語,
大聲地詢問對方,還是說......我們親自去社區拜訪?
對方猶豫了一下,說:好吧,有什麼事現場再講。
於是,我與營運長驅車從嘉義前往彰化,
猶記得那台是R檔時而壞掉時而靈光的1997年March,
那台時速只要達到80km擋風玻璃就會劇烈搖晃的小白車,讓我們鼓起勇氣出發。
抵達牛埔社區發展協會,那是一個潮濕又燠熱的午後,迎面而來的是一位直爽的大姐,
她說她是劉照服,平常理事長不一定會在社區據點,安排餐點與課程的主要是她。
那天我帶著合約書、企劃書,想要完整地解釋清楚,
沒想到她一概不想聽,對於我的正式介紹感到非常不耐,就當我又以為要失敗時,
營運長范曦用非常道地的台語口音打破了一切的沈默與不理解,她就說了一句簡單的話
:「阮欲買便當,一顆多少錢?」
整個話題就更順了起來,我提起精神說明原委,並告訴她,請別擔心!
送餐的話,我們會另外找人跟你們拿。
原來與社區的人說話,有時不一定要複雜的企劃書、嚴謹的合約書,
就是一句話,她聽得懂以後,一切好談。
這是我從這次的經驗學到的寶貴的事。
最後,我們又動之以情,告訴她,其實這位阿嬤,是我的阿嬤,我阿嬤也是彰化人、
營運長也是彰化人,我也是半個彰化人,劉照服笑了,她說:好吧!那我們試試看。
看來,你是哪裡人,這件事情,也會催化一件事情的成功呢!
這也是我學到的另外一件事。
我們於是加了官方Line,並同時在彰化各大社團招募人才,找到幾位送餐大使,
我的彰化阿嬤就正式成為銀色大門的其中一位自費子女客戶。
一開始,送餐這件事情簡直困難重重,三不五時送餐大使因為騎在危險山坡上,雷殘好幾次,劉照服也幫忙支援過幾次送餐,甚至,我們還與當地的私人車隊合作,有時他們也會支援。

因為有數位送餐關懷日誌,送餐大使的用心,我的媽媽與阿姨們即便在異地工作,
都可以同時間收到訊息,讓送餐大使成為女兒們的眼睛,觀察阿嬤的一言一行。

媽媽與阿姨們,也都透過家族群組,同步得知來自送餐關懷日誌APP即時的消息。

我由衷地感激這位送餐大使,他寫的日記可以說是全國第一,
他的日誌細膩到彷彿我身歷其境。

送餐大使把日記寫得鉅細靡遺,有時也會拍拍菜色,
讓我的媽媽與阿姨們非常清楚今天阿嬤吃著什麼料理。

因為送餐關懷日誌可以看到多張圖片,因此子女們也可以看到多張圖。

能吃就是福,這是真真實實的故事,
從2020年開始送餐,直到送到2022年9月底,阿嬤因為身體機能衰退,送到彰基後,
幾經家人的決議後,送往安養中心,自此直到10/14,我的阿嬤回到了天家,圓滿一生。
在過程中,我們好好記錄與陪伴了阿嬤,
將阿嬤從82歲以後習得的興趣:畫畫,做成了許多延伸的作品,像是Line貼圖、衣服等等~




這幾年來,一邊經營銀色大門,也一邊,同步悄悄地販售著,
讓收入再回流到老人送餐的營運裡,幫助到更多位長輩,
可以說是將阿嬤的創作與愛延續下去。
我從服務自己的阿嬤過程中,還學到很重要的事是——
飲食質地
我並非長照或社福體系畢業的學生,也沒有專業的照護經驗,
這件事情當時是透過送餐大使的送餐關懷日誌逐漸發現:阿嬤是越來越咬不動餐點的,
我們當時都有吩咐老人食堂,請他幫我們煮得『軟一點』,實際上,軟一點是有分質地的。
但我知道的太晚了,那時阿嬤早已入住安養之家,以插管來維持身體的機能與營養。
這也是為什麼,從2023年開始,
我們銀色大門商城開始積極地上架與合作具飲食質地的餐點選擇——


如果,當時我們早已具備這樣的觀念:
飲食質地的分級,可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咀嚼能力而區分出來,選擇合適的食材與質地,
那麼是否阿嬤可以多吃一點、晚一點插管,興許她會多活幾年也不一定。
又如果,當時我們不僅早已具備這樣的觀念,連食堂、餐飲店都可以做得出這樣的質地餐點,是否,食物的取得易用性更高時,阿嬤與阿公當時都能更接受一點呢?
現在,很高興我們從照顧阿嬤的過程中,認識到這些飲食質地的重要性,
我們也在上週一邊馬不停蹄參與阿嬤的頭七、滿七,也依然不忘宣傳飲食質地的重要性:
2025/10/21
阿嬤走的第七天,很剛好,我們在桃園市農會與友膳食嚥家一起合作,
分享給桃園所有的社區據點知道,什麼是送餐的細緻度、飲食質地的重要性。


由友膳食嚥家的營養師夥伴分享國際吞嚥障礙的飲食標準IDDSI中,
飲食怎麼分級,我們要拋棄:
『老闆,幫我們煮軟一點!』這樣抽象的概念
而是
『老闆,請幫我做六級的雞排套餐!』

也讓社區長輩、許多社區據點的總幹事、理事長、社工一起來聽,
一起在現場看當食物添加了『增稠劑』時,食物如何依然保持美味。

很驚人的是,直到現在,即便國健署推廣這麼久,現場當我再次詢問大家:
請問有聽過『飲食質地』或是『質地飲食』的人,請幫我舉手,
依然是空蕩蕩地,只有一、兩位知道。

當我們製作成像是布丁質地的『麻油雞』時,現場依然有長輩感到困惑,
不過很開心所有長輩與社區的工作同仁,都前來講台試著吃看看、摸看看。

也感謝銀色大門配合的這些廠商們,用最快的速度出貨,讓我們的講課可以更加豐富。
上面有菊花、靈芝草茶等,就是讓現場的學員們可以知道,
當長輩到達身體機能退化到喝水也會吐掉的時候,可能就要注意質地需要改變,
添加一些適量的增稠劑,其實可以讓長輩自在地品味到相同的飲料。

回到我親愛的阿嬤身上,如果當時,我們能夠多一點這些知識、多一點這些餐點,
而長輩本身也多一些認知、少一點畏懼
(直到現在,許多長輩仍然不知道與排斥導致減少飲食),
質地飲食的調整對於我的阿嬤也許有『續命』的作用。
而插管以後,雖然可以正常維持人的營養,她仍然在呼吸,也會與我們眼神有互動,
但每一次到彰化的安養之家探望時,我竟發覺,死亡早已漸進地走入我的阿嬤裡。
每一次,當我離開安養之家時,我不禁流淚,是不捨阿嬤這麼辛苦,
也發現,我已經從2023年開始到現在都未曾聽到阿嬤的聲音!
即便鼻胃管可以移除,展開吞嚥訓練計畫,但是有些時候,已經太晚了。
我想,送餐服務,一直都不只是送餐,我們一直秉持著:
不只是送餐,還是送入健康、關懷與愛的部分,甚至,這一直都是
『預防醫療』的一環。
如果我們認真吃到足夠的營養,就有足夠的力氣與熱量,
當我們加上合宜的運動訓練課程,我們的身體會越來越健康。
從照顧與陪伴阿嬤的這幾年,我學到了許多,銀色大門也從中成長,
我們也從照顧中發現我們的不足,我也希望,未來將以照顧阿嬤的心情,
來幫助更多長照機構、醫院、基金會、社區據點們服務長輩能夠越來越容易、
讓家屬越來越靠近。
我也從中發現很多要改善的地方,例如我們的送餐管理系統裡面,
當一個個案往生時,要怎麼一鍵下載她所有的照顧資料,包含年份、時間?
當子女想要設定長輩的一些細節時,怎樣才能更即時、更友善?
作為機構的管理者,怎樣才能看到更有效率的資訊且一目瞭然?
社區或非營利組織朝向自費子女送餐發展時,他們還想要看到哪些資訊?
這些,都是讓我充滿期待的展開
親愛的彩霞阿嬤,謝謝您。

作為您的孫女,也作為銀色大門的創辦人,
您會永遠活在我的心中,而我
也將會帶著愛您的心,
來協助更多也想要投入送餐服務的夥伴、協助更多的長輩與家庭。
【長輩溫飽物資募集中!】
為了可以隨時幫長輩準備到合適的物資,
考量到服務長輩的牙口、加熱能力、有無冰箱保存設備等,
邀請大家可以透過物資募集,支持長輩的常備物資!


您好,這是一則每週日晚上為您親自撰寫的一封信,來自銀色大門的一封信。
在這封信裡,您能夠知道銀色大門在成長、服務長輩等面向的細節,
為的就是邀請您可以一起參與服務長輩和創造台灣銀髮產業革命!
社團法人銀色大門老人福利協會的勸募字號新申請到囉!
歡迎大家繼續支持嘉義縣、嘉義市、苗栗縣、新北市的弱勢長輩送餐溫飽喔!
每天我們都堅持送出200份的餐點分享給長輩們,以及高關懷、邊緣戶與脆弱家庭,
不僅幫助長輩溫飽,達到預防醫療,更是每日關心帶來溫暖與愛的使命,
也間接創造了當地的二度就業婦女一起加入送餐行列,擁有津貼收入來源,
也助長的當地的餐飲店以及社區據點一起共好!

113年度銀髮族居家多元關照計畫
衛部救字第1131363857號
每週日的每週一信,紀錄一路上,
銀色大門有送餐大使、也有你的支持,一起創造的溫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