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信EP.293【銀色大門花東巡迴之旅!感謝花蓮縣衛生局邀請】
- 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
- 6月8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親愛的長輩大使~
上周銀小編花了四天的時間在花東地區
花蓮待了三天,台東一天(花蓮真的好長好大!!!)
我們與近100間社區據點、文健站教學營養與送餐的知識,
期望各地的社區據點也能夠將送餐與營養的服務帶到社區裡。
特別感謝 花蓮縣衛生局 花蓮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第二年的邀請!

Day1.2025/06/02花蓮縣玉里鎮(花蓮縣玉溪地區農會-研習中心暨家政教室)

Day2.2025/06/03花蓮縣鳳林鎮(花蓮縣鳳榮地區農會-綠色照顧站)

Day3.2025/06/04花蓮縣花蓮市(花蓮市救國團花蓮學苑)
其實在去年銀小編與我們配合很久的營養師:雅禎營養諮詢機構已經走過這一次的行程,
但銀小編發現,其實有不一樣的心得。
在去年的時候,對於銀色大門而言,更多的是行銷我們自己,例如我們怎麼做送餐的、
我們如何透過自行開發的長照送餐管理系統翻轉傳統管理方式,透過多角化經營,
達到永續經營,讓老人送餐不至於過度依賴捐款或補助。
而今年,我們更多留意的是,
社區過得好不好,
而不只是我們做了多少。
如果,一個社區消失了,那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當地的社區據點或文建站(文化健康站)的消失,將會導致固定前來共餐、
上課的長者失去依靠,當地的多位工作人員也會失業,
更別說想要延伸出來的送餐服務或到府服務,
甚或是打造社區據點的特色產品達到銷售以獲取的永續循環了。

印象很深刻的是,不只一個社區據點還有文健站站出來說
:「以前我們服務的送餐個案有100位,現在因為補助減少,我們變成只能服務20位了。」
:「去年底我們有服務送餐,但是人事被砍,該請的補助都請過,現在沒有資源了,
只好先暫停服務......。」
當偏鄉、部落的社區也經營不下去,送餐服務不斷縮小,
但實際上超高齡化的成長下,個案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就會來到供不應求的狀況,
在長照3.0還說要『廣設C』(鼓勵越來越多社區據點加入),
卻沒有考慮到現階段經營許久的C據點、文健站其實
沒有能力管理(傳統管理方式)、
沒有資金來源(僅是依賴補助)、
煮出的餐點依賴免費志工(志工退休以後根本沒人協助)。
那地方可能就會崩潰,地方的長輩沒有照顧將會變成一個可預見的未來。
因此銀色大門這次分享,不僅是分享我們的做法,
我們也在現場鼓勵社區據點,開始思考自己的存活狀況:
是不是總是依賴那些眼前願意來免費煮飯的志工媽媽們?
有沒有算過這些『免費的志工』其實應該要花費多少錢?
那些『免費的食材』可能是附近的人拿來的卻總是依賴著。
現場的據點負責人、文健站負責人,
幾乎都搖搖頭,他們並沒有算過這些數字。
即便到現在,社區據點或文健站煮出來的餐點,很多還在免費招待,
甚至只有讓長輩負擔每月500元的餐費(但可以吃20餐,相當於一餐25元)
這是一個病態的社會,當一杯珍珠奶茶人們同意負擔85元到120元,
卻不願意支付長輩營養的餐點,從一餐80~100元都有困難,這是民眾的普遍意識,
那些損害健康的娛樂飲食會加速送醫卻願意多負擔費用,吃得營養健康沒有人買單......
難怪社區據點、文健站活不下去,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永續經營的概念,他們不曾想過,
自己在社會的角色,其實遠高於他們所認為的;如果社區不開始『硬』起來,
開始精算真實成本、思考永續營運,那麼有一天,社區將會消失。
就會像現在的送餐服務一樣,當中央補助門檻變高、金額縮減,那麼許多單位就不幹了,
因此更多長輩就挨餓了。
因此銀色大門在這次的講座不斷呼籲這點,也讓社區據點好好看到自己的重要性。
我們都深信,他們都是希望服務越做越好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服務越做越萎縮沒有被人重視的。

現場營養師也帶領社區,在講完一小時的營養知識訓練以後,
讓社區的主理人、幹部,現場來打菜,根據不同的病理狀況、牙口狀況來配餐,
這樣一來,至少往後的共餐還有送餐打菜上,不會打出過多的營養,或者過少的營養,
將會比較貼近長輩的營養需求。
未來,銀色大門的協會,也會正式發起一個『偏鄉高齡社區共伴照顧計畫』,
銀色大門協會會挑選全台10個地方社區據點或文健站當作輔導區域,輔導這些社區,
從盤點社區需要照顧的長輩個案、嚴格審視餐點投入營養培訓、
培訓當地就業人力轉為送餐大使或廚工、輔導如何數位化管理送餐服務、
協助社區培養出自己的永續商品,將他們帶到更多的企業面前,
當社區好好活下來,社區才能越好。
社區的餐點做得正確:飲食質地、牙口等級正確,
餐點正確了,食材就更不容易浪費;
(有太多的社區做出來的餐因為牙口不適切,長輩只吃一點點,
剩下的冰起來反覆加熱或送給不是本人的人吃掉,或者餵社區的狗貓)
當社區永續經營模式做起來了
地方的收入就能更永續,地方的人才才能有工作機會
社區才能更靠近不依賴補助與捐助的永續循環。
社區越好,送餐服務才能成立
長輩溫飽才能在正確的基礎下普及
我們才能說,全台長輩零飢餓的願景有在步步實踐了。
【2021年起合作到現在的一粒麥子基金會,我們終於親自到基金會站點拜會了】
如題,自疫情2021年以來,我們開始跟一粒麥子基金會合作,
從新北市平溪區,直到花蓮、台東,沒有一粒麥子,有許多經驗銀色大門也不會曉得。

多年來,我們與麥子都是透過線上輔導關係、線上會議保持聯繫,但我們未曾親訪過彼此,
位於台東市區的一粒麥子對於在山頭另外一端的嘉義銀色大門總部,實在太遙遠了。

即便這麼遙遠,我們也一起合作這麼久,都來到花蓮了,因此跟麥子約在台東看看!
當銀小編問起目前仍負責主要送餐業務的主管,現在銀色大門有沒有真的幫助我們時,
一粒麥子主管說:
「你們已經比一剛開始好用太多了!
現在真的可以每天省下1小時工作時間。」
我們好感動,於是又開始介紹起我們最近開發的新功能,例如:週期性排單、社工日誌、
一鍵導出中低收餐飲收據,以及最近最強的:
QRCODE掃碼回傳!
考量太多送餐大使沒有手機,或者志工有些不方便下載銀色大門送餐大使APP的人,
其實往後就可以掃碼長輩家中門口的QRCODE,該回傳還是就可以回傳時,麥子主管們眼睛一亮!
他們說:「那太好了,這代表,往後我們跟企業合作志工日,
或者便利商店店員幫忙配送物資時,都可以用得上。」
這時我們be like:

下集待續.....
您好,這是一則每週日晚上為您親自撰寫的一封信,來自銀色大門的一封信。
在這封信裡,您能夠知道銀色大門在成長、服務長輩等面向的細節,
為的就是邀請您可以一起參與服務長輩和創造台灣銀髮產業革命!
社團法人銀色大門老人福利協會的勸募字號新申請到囉!
歡迎大家繼續支持嘉義縣、嘉義市、苗栗縣、新北市的弱勢長輩送餐溫飽喔!
每天我們都堅持送出200份的餐點分享給長輩們,以及高關懷、邊緣戶與脆弱家庭,
不僅幫助長輩溫飽,達到預防醫療,更是每日關心帶來溫暖與愛的使命,
也間接創造了當地的二度就業婦女一起加入送餐行列,擁有津貼收入來源,
也助長的當地的餐飲店以及社區據點一起共好!

113年度銀髮族居家多元關照計畫
衛部救字第1131363857號
每週日的每週一信,紀錄一路上,
銀色大門有送餐大使、也有你的支持,一起創造的溫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