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長輩大使~
年初的時候,我們接到了許多「合作邀請」,舉凡台北市電腦公會,
甚或是資策會乃至其他民間單位等,這些單位都隨著2025年的超高齡化,
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配套補助來邀請一起寫計畫。
起初我們抱持著興奮與開闊的心,而且也都很順應我們的發展方向,
於是合作一個一個接著談、會議不斷地開.....
同時,銀小編也因為想要拓展陌生圈層,擴大商業合作,
為了更認識更多的供應商,包含銀髮食品供應業者、長照相關業者,
或餐飲業者等,加入了友人邀請許久的
「BNI」。
科普BNI:一個商業引薦的平台,大家加入以後,每周固定參加晨會,
早上6:30參加並且互相介紹彼此生意、引薦人脈與生意。
BNI的加入對銀小編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一來是認識更多陌生人脈,
這也是一畢業就創業的我們所欠缺的,我們認識的人脈除了學生時代的同學朋友,
最多就是社創組織或者競賽、講座當中認識的夥伴,但是交友圈多半是有所限制......
秉持著打破舒適圈+認識更多供應商的心情與邏輯,銀小編加入了BNI商會。
銀小編加入的商會,屬於線上商會,因為過去曾參加過實體商會的來賓,
因此了解到自己能力的不足——「早起困難症」,
因此能夠第一時間認識到自己的實體包含通車搞不好要花費一筆預算以外,
還有要比6:30提前一小時左右來起床,再加上BNI嚴格的要求:只能請假三次且都要找代理人
參加這麼硬的條件之下,我毅然決然選擇了線上商會。
於是從過年後開始,銀小編的月曆排滿了會議,
也在這段時間認識很多初期的目標設定:食品供應商、餐飲店、長照相關業者,
甚至拓展了許多視野,認識了房地產、車商、律師,以及其他品牌創業者等。
我盡可能地將這段時間認識的業者商品、合作談了下來,
一一上架銀色大門商城,或一起合作物流服務,
每周四的線上晨會,也不斷曝光銀色大門所做的事情。
這段時間,也學習很多,包含認識許多創業者以外,
也發現大家都是很拚盡全力努力著的好夥伴,也認識到不同做生意的方式,
而大量的見面與大量的會議,也真的突破了過去的舒適圈。
但是在6/30銀小編選擇正式離會,就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裡。
因為我終於發現,不斷地向外應酬與會議,卻沒有時間梳理好自己內部的時間,
包含找回自己內心的平靜,每週四的晨會不但沒有變成激勵自己的重要改變,
反而變成最混亂、最積欠的一天。
我們每天趕著忙著,卻無法梳理好堆積如山的進度,有相當多事情要深思熟慮,
但被大量社交推著走的時候,我終於下定決心體驗BNI的階段是時候要結束。
這段時間的歷練與經驗,我們已經盡所有可能將身邊有相關聯的夥伴產業進行合作與討論,
但是與其他產業類別不同,不是互相引薦就足夠,
我們做為一個很創新的公司,包含帶有著社會色彩的組織而言,
銀色大門始終有著特別的角色——包含一方面經營著協會,另一方面也經營著公司,
同樣喚作銀色大門,但是個別的方向與品牌定位、未來五年後的發展甚至好久以後的願景,
當組織不斷長大後的預判,我們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與計畫去編列。
以現況來說,可能不那麼適合了。
因此我聯繫了一開始推薦我們的律師夥伴,告訴他我們做過很嚴謹的判斷後的決定,
儘管一般的想法是既然花了一年的年費(10000開通費+26000年費)總共36000元,
一年總該要「忍」下來,我也選擇當機立斷。
爾後執事團隊紛紛打來電話關切,問我是否有需要幫助,
但當我跟他們說明銀色大門的定位與決策原因後,大家也都很包容與祝福。
2024/6/30我登出了BNI,這段時間的學習都很寶貴。
我見到每一週每一天每一刻都很努力打拼的台灣9000多人
(BNI現有會員數並可能隨時間持續改變),每一個比例內的創業者甚至業務人員,
都積極著做生意,就如同BNI所說:改變世界做生意的方式,
是真的很熱血、很激勵人心、很團結的組織與健康的連結。
我也在這段時間,每週認識大量的創業者與中小型公司,
大家的合作意願真的會因為在BNI裡加快,因此也算是親身體驗過,
BNI是一個真的很積極正向的團體單位。
2024年上半年的結束,已經又快過了一個月,銀小編的總結是,
時間比過去的時間還更高速運轉,而在每一場會議以及每一次的決定中的時間成本
因此越來越高。每一場會議不再只是歡欣鼓舞的「好呀!當然沒問題!」
也更不再只是一個人乃至三個人的問題,還有好多好多問題要考慮。
可以說......,「捨棄」的決定,將會幫助我們去蕪存菁,
更能夠把時間投入在最大成本的結構裡,包含「合理算計」
都是銀小編自己在2024年上半年與銀色大門一起學習到更多的體悟。
年初的那些合作邀約,有許多化作了泡沫,一些是因為許多單位僅是說明簽約,
但最後結果又是如何卻不得而知,又一些是時機未到,又或者緣分未到,
大家都還走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們在合理算計這個課題,仍在學習。
同時,我們在今年也多了更多的「智囊團」,決策之前,
更選擇多問一下大家對於相同的邀約有甚麼看法,這也是我們比以往年更加會小心。
我們也開始「重新定義」自己,而不是一直「不斷增加」。
無論對外說法如何,隨著銀色大門發展,我們的定義也要逐漸清晰,
協會應屬協會、公司應屬公司,在這段時間我們BRAIN STORMING(腦內風暴),
又重新像以前一樣剛創業的時刻,一邊發想,一邊拉回來聚焦,
請問銀色大門的10年後以及那美好的未來是如何?
那個願景以及使命還有架構是否要重新去精修,而非別人去定義。
我才發現,原來捨棄一些瘋狂的對外連結,專注回自身,
那份力量卻是更加強大,包含我們跟現有夥伴關係是不是可以更加用心對待,
也是我們需要深思熟慮處。(上圖:每周四晚上的ESG計畫相關固定會議)
上圖:我們與Eatender上認識的廠商談合作
7/1開始,越來越聚焦了。
那種感覺比較像是,你對一個完全不懂長照、銀色大門甚至甚麼是社創組之都不了解的人
花兩小時認識,最後還是只記得你是做慈善或好像是做一個老人的吳柏議的認知差異,
跟同樣看好銀髮產業、家中甚至有照顧者需要照顧因此非常了解,
且對你做過功課的夥伴開會,同樣都有好的結果,但效率與深度是大不相同。
也許這個問題很簡單,不就是高中時機會成本的問題嗎?
但身在其中,看不清什麼這是什麼樹又是什麼林,但要往哪個方向去
像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貓機智的導引:那要看你要去哪裡?
週五銀小編前往潛在合作機構:旭登護理之家,並與之了解長照送餐管理系統的合作,
以及未來更多的政府合作案可以共同推進,這即是我們接下來會繼續擴大之路。
這幾個月銀色大門積極跑著同樣在做老人送餐的機構與NPO社創以及地方政府,
希望全數推動導入銀色大門送餐管理系統,因為我們公司新的願景就是「讓銀髮友善更容易」從管理的容易、飲食的容易、參與的容易......
2024年的尾巴可以向關注銀色大門的長輩大使們報告更多的進展與美好!
讓大家有種與我們一起成長、一起經歷的感覺。
最後,銀小編想改一下鄧紫棋的《泡沫》
「全都不是泡沫,不只一剎的花火~」
因為泡沫的滋味已嘗過,下次我們先謝謝。
每週日的每週一信,紀錄一路上,
銀色大門有送餐大使、也有你的支持,一起創造的溫飽。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