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產地到長輩餐桌04|從畜牧友善,到溫飽在地社區隱形食材資源需求者——自然放牧與黑水虻結合的好虻蛋

已更新:2021年7月23日

記得以前騎腳踏車,路過媽媽老家附近的籠飼蛋場,雞的羽毛凌亂、活動空間狹小而擠在一起難以行動、與充斥鄉間小路的雞屎味。

這樣的蛋場記憶,讓我在在市場購買雞蛋時,會更有意識的查詢生產雞蛋的農場資訊、多家品牌的差異認識與比較、看到QR Code就乖乖拿起手機掃描產銷履歷。(每次去買個蛋或菜,都花比別人長的時間)

並不是每間蛋場都是如同這些映入負面記憶的飼養環境方式,而一概否定籠飼管理。而是對於本身來說,希望能以消費者的力量,支持更貼近自然的動物生活型態的飼養畜牧方式,看見台灣農業產生不同的樣貌。



『認識我們所食|現行市面上的雞蛋,有什麼分成哪些類型的蛋雞飼養方式呢?』


籠飼:

每坪面積的蛋雞飼養率高,容易集中管理與撿蛋。

蛋雞群活動空間狹小,雞隻需要長期站立在鐵絲籠。缺少可進行沙浴的環境、與讓雞隻自然抓扒的空間,雞隻天性具有領域性,過於集中靠近,可能導致雞隻互相啄羽。

豐富籠:

「豐富籠」蛋雞飼養系統是歐盟的”最低標準”,蛋雞養在籠子裡,但提供每隻雞750平方公分空間、15公分棲架,籠內設有產蛋區、磨爪區可供蛋雞活動,盡量提供蛋雞展現自然行為。

但奧地利、德國與瑞士等三國已全面禁止任何籠飼(籠飼與豐富籠飼),歐盟現在則正考慮是否跟進。

平飼:

讓雞隻於室內自由行動,每隻雞活動面積應達800平方公分以上,每隻雞應有長度達15公分以上之棲架。 每七隻母雞應提供一個以上之巢箱。

放牧:

有戶外與室內空間,讓雞群能自由走動活動、砂浴、覓食、抓扒,與提供適當之棲息設施。飼養場地應排水良好,並避免周圍有害物質之污染。戶外活動區應提供遮棚、樹、灌木、茅草與其他可以保護、供逃避掠食者及惡劣氣候。天氣狀況不適合戶外時,提供雞舍讓雞隻遮陰避雨休息。

『從產地源頭認識食農|在嘉義的好虻雞牧場裡,養殖方式有什麼不一樣呢?』

在嘉義中埔的邑米蛋農班長Francis,用放牧的方式照顧好虻雞,讓雞隻有室內與室外活動空間,能透過沙浴、扒地等方式,自然去除身上的寄生蟲、油脂、皮屑、污物,以及高棲架,滿足雞的高棲、階級劃分天性。雞隻的飼料也特別下功夫,雞隻『無抗』飼養,平常除了飼料外,還有『黑水虻』、『益生菌』、與農場的『水耕醜蔬菜』。對於蟲咬或過老的醜蔬菜,能經由天然的方式,再度回歸自然,更讓雞隻的食材多元豐富。黑水虻協助消化附近的豆渣、剩食,再餵養給雞隻食用,雞隻能補充豐富的蛋白來源。

完成這一整個從魚菜共生水耕蔬菜,到蛋雞的農業循環,過程的農業廢棄物也已生物自然的轉換形式,回到自然中。

放牧的方式雖然單位養殖的蛋雞面積較少,但也讓好虻雞有更大的活動空間。而且要投入不少心力照顧雞舍的清理、撿蛋(有時雞隻不一定會下蛋在蛋箱,若發現適合築巢的點,也可能在其他地方下蛋)、與每隻雞的健康管理。

『從產地的放牧牧場到長輩餐桌|長輩飲食公益的投入,讓長輩享用健康好蛋』

投注更多心力,也希望為畜牧友善的蛋農,能帶來更好利潤。因此不走傳統盤商收購的方式,透過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推動的『產地到長輩餐桌』的循環鏈裡,小農自訂售價,同時讓消費者在購買自然放牧蛋的同時,計畫將回饋食材到社區老人食堂,協助食材資源的運送與媒合。

『讓食材資源流動,溫飽有食材需求的社區長輩與居民』

台灣社區中還是有飢餓人口的存在,但店家、農家或是愛心的民眾,時常會有過剩、或想捐贈的愛心食材,不知該如何處理,或因食材運送不方便(沒時間送、有時效性要儘速送達等),而且不知道到底哪些單位有需求,提升了讓資源與愛流動的困難度。

我們協助將供應端可提供的食材類型、份量資訊盤整,媒合到「距離近」且「有確切食材需求」的需求端。作為媒合老人送餐需求的社會企業,我們能提供的一份能力,是將長輩餐點的資源從產地源頭,到烹煮適合長輩健康需求的食堂、共餐單位、社區惜食冰箱。協助食材資源的流動。


上期文章:



好虻蛋訂購專區:https://reurl.cc/kZ85rL

每盒10粒裝|下訂後由牧場新鮮直送(吃好蛋一起支持土地友善小農~)


產地到長輩餐桌計畫,與在地友善農法小農合作!將新鮮的蔬菜提供給大家,以及愛心回饋到老人食堂。串起從『產地』、『消費者』、『食堂與居家送餐長輩』的美好飲食循環。一起加入這場計畫!

bottom of page